昊为泰生物多年专注于深耕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等领域科研特色技术的开发,不断跟进国际先进的科研成果及技术发展,创新研发了许多特色专利技术和领域内前沿的检测服务项目,受到广大专业科研用户的认可和好评。
Olink现已是世界上受信赖的下一代蛋白质组学平台之一,Olink的邻位延伸分析(Proximity Extension Assay,PEA)技术独特地结合了特异性和可扩展性,实现了高通量、多重蛋白质生物标志物分析。Olink已在广泛的人类疾病领域开展有极具影响力的研究,加深了对基础生物学的理解,并提供了可操作的生物标志物,以对患者进行分层,并加速药物开发。下边我们将近期肿瘤领域发表的应用Olink蛋白组技术的文章分享给大家。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BAG6通过抑制IL33提呈的细胞外囊泡的释放和肥大细胞的活化来限制胰腺癌的进展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肿瘤细胞释放的细胞外囊泡(EVs)在胰腺癌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指导EV功能的驱动基因、EV受体细胞及其对EV摄取的细胞反应仍有待确定。因此,科研人员研究了Bcl-2相关抗凋亡基因6(BAG6)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BAG6是EV生物发生的调节因子(BAG6在胰腺癌患者血浆中的水平检测由Olink Explore 3072分析完成,因此锚定BAG6进行后续功能研究)。研究使用基于Cre重组酶/Loxp的报告系统结合单细胞RNA测序来监测在Bag6阳性或阴性背景下胰腺导管腺癌(PDAC)小鼠模型体内EV摄取和肿瘤微环境的变化。体内数据使用小鼠、人类类器官和患者样本进行验证。数据表明,Bag6缺陷的皮下和原位PDAC肿瘤通过EV释放加速肿瘤生长。
在机制上,这归因于肥大细胞通过与EV相关的IL33激活。活化的肥大细胞促进肿瘤细胞增殖,改变肿瘤微环境的组成,影响成纤维细胞极化和免疫细胞浸润。肿瘤细胞增殖和成纤维细胞极化是通过含有高水平PDGF和CD73的肥大细胞分泌蛋白来介导的。BAG6基因高表达和血浆蛋白水平高的患者有较长的总生存期(BAG6在胰腺癌患者血浆中的水平检测由Olink Explore 3072分析完成),具有临床意义。目前的研究揭示了BAG6在PDAC中迄今未知的肿瘤抑制活性。Bag6基因缺陷导致EV相关的IL33释放,IL33通过肥大细胞激活调节TME,促进肿瘤侵袭性生长。使用伊马替尼去除肥大细胞抑制了肿瘤生长,为BAG6低表达和肥大细胞高浸润分层的患者考虑使用伊马替尼提供了科学依据。
Science:联合JAK抑制剂和PD-1免疫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由1型干扰素(IFN-I)等细胞因子驱动的持续炎症可导致免疫抑制。当前的研究表明,在抗PD-1免疫治疗后给予JAK1抑制剂伊他替尼可改善小鼠的免疫功能和抗肿瘤应答,在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2期临床试验中导致高缓解率(67%)。对初始抗PD-1免疫治疗无效,但在加用伊他替尼后有效的患者中,抗PD-1单药治疗后免疫功能较差的多个特征在JAK抑制后得到改善。伊他替尼促进了CD8 T细胞的可塑性以及耗竭型和效应记忆样T细胞克隆型的治疗应答。伊他替尼难治性炎症持续患者出现CD8 T细胞终末分化进展及疾病进展。因此,抑制JAK可能通过调节T细胞分化动力学来提高抗PD-1免疫治疗的疗效(本研究利用Olink细胞因子panel检测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浆蛋白的变化)。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来自美国和英国的三项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诊断前血浆炎症蛋白与肝细胞癌的风险
既往研究提示炎症在肝癌发生中发挥作用。然而,目前还没有研究全面评估一般人群中循环炎症蛋白与肝细胞癌(HCC)风险之间的关联。研究团队在NHS和HPFS研究中进行了一项嵌套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56对新发HCC病例和对照,并在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中进行了外部验证(34例HCC病例和48,471例非HCC对照)。使用Olink炎症Panel在诊断前血浆中检测炎症蛋白水平。利用条件逻辑回归计算多变量比值比(ORs)及其95%可信区间(CIs)对于生物标志物水平增加1个标准差(SD)与HCC风险之间的关联。在NHS/HPFS中,70个被分析的蛋白质中能分析的比例超过80%,15个蛋白质与HCC风险显著相关。2种蛋白质(干细胞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12)与HCC发生风险呈负相关,13种蛋白与HCC发生风险呈正相关。在UK Biobank中进一步重复了总共11种蛋白质。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8个选择的正相关蛋白中有7个也显示出与HCC风险的正相关。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证实这些观察到的炎症蛋白在HCC病因学、早期检测、风险分层和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ESMO Open:与胰腺导管腺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相关的循环免疫相关蛋白
大多数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不能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中获益。然而,2期研究CheckPAC(NCT02866383)表明,在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纳武利尤单抗联合或不联合伊匹单抗治疗的转移性PDAC患者中,临床获益率为37%,缓解率为14%。研究团队启动了转化研究,以确定可从这种治疗中获益的患者。在本研究中,在CheckPAC试验的患者中评估了治疗结局与92种循环免疫肿瘤学相关蛋白之间的关联。本研究纳入78例接受纳武利尤单抗±伊匹单抗联合放疗治疗的化疗耐药转移性PDAC患者。利用Olink Target 96免疫肿瘤学panel在基线和治疗时收集的血清样本中测定了蛋白质。本研究还纳入了234例接受一线化疗的转移性PDAC患者。
高水平的Fas配体(FASLG)和半乳糖凝集素1(Gal-1)及低水平的C-C基序趋化因子4与临床获益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高FASLG和Gal-1与较长的无进展生存期相关。在多变量Cox回归分析中,Gal-1的相关性显著(P < 0.001),而FASLG的相关性不显著(P = 0.06)。一项集中的无监督层次聚类分析(包括T细胞活化和免疫检查点相关蛋白)发现了临床获益率较高的患者集群,以及白细胞或T细胞标志物(CD3、CD45、颗粒酶B)肿瘤表达较高的患者集群。在免疫治疗期间,36种蛋白显著增加。几种蛋白(包括FASLG、检查点蛋白和免疫激活标志物)在免疫治疗期间增加,且与应答无关,但在接受化疗的患者队列中未增加。循环中免疫相关蛋白FASLG和Gal-1的水平可能用于预测检查点抑制剂对转移性PDAC患者的疗效。
Frontiers in Immunology:靶向蛋白质组学确定了多种生物标志物特征,为晚期宫颈癌的预后和免疫治疗反应建立了分类器
子宫颈癌(CC)是全球性的健康挑战,尤其在复发、转移或进展期的病例中预后极差。单一生物标志物不足以预测CC预后或识别可能从免疫治疗获益的CC患者,这可能是由于肿瘤的复杂性和异质性。基于部分缓解(PR)组和疾病进展(PD)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6周期的蛋白表达水平的比较,采用Olink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接受免疫治疗的CC患者血浆中92种肿瘤相关蛋白。在PR组和PD组中,有55个蛋白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表现出不同的表达趋势。富集的GO和KEGG通路与重要的肿瘤和免疫过程相关。以AUC值高的5个蛋白(ITGB5、TGF-α、TLR3、WIF-1和ERBB3)构建的逻辑回归模型对接受免疫治疗的CC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并在不同肿瘤类型中具有潜力。使用TCGA-CESC数据集进一步验证这些蛋白在预后预测中的有效性。WIF-1在CC免疫治疗中的负相关和先前未确定的作用也被首次确定。这项研究结果揭示了多种生物标志物能够有效预测CC的预后,并识别出免疫治疗的大获益患者,特别是那些治疗选择有限和传统预后不良的患者,为个性化免疫治疗和改进临床策略铺平了道路。
Nature Communications:通过对英国生物样本库中的1,463种循环蛋白质和19种癌症风险进行前瞻性和外显子组分析,确定癌症的蛋白质组风险因素
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提供了蛋白质测定值和全外显子组序列数据,因此可以研究潜在的观察性和遗传性蛋白质与癌症风险之间的关联。团队在英国生物样本库参与者(平均12年随访)中研究了1,463种血浆蛋白与19种癌症和9个癌症亚部位发病率之间的关联(使用Olink Explore平台分析分析泛癌种血浆蛋白)。研究使用两种遗传学方法,即顺式pQTL和全外显子组蛋白质遗传评分(exGS),进一步探索了新出现的蛋白质与癌症的关联。结果确定了618种蛋白质与癌症之间的关联,其中107种在抽血后7年以上确诊的病例中持续存在,618种中的29种在遗传分析中与癌症相关,4种在至诊断的较长时间(> 7年)以及顺式pQTL和exGS分析中得到了支持:CD74和TNFRSF1B与非霍奇金淋巴瘤、ADAM8与白血病以及SFTPA2与肺癌。研究提出了多种血液蛋白质与癌症风险之间的关联,包括在癌症诊断前7年以上可检测到的许多关联,并且有来自遗传分析的一致证据,提示血液蛋白质可能在癌症发生中发挥作用。
JNCI: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肝细胞癌的诊断前血浆蛋白质谱
肝癌是一种侵袭性强、致死性强、早期诊断敏感性低的恶性肿瘤,蛋白质组学可能发现肝癌相关的病理生理变化。研究人员检测了来自54对随后发展为肝细胞癌的健康个体和匹配的非肝细胞癌对照个体(来自NHS和HPFS)的1,305个诊断前(中位数= 12.7年)SomaScan蛋白。候选蛋白在独立、前瞻性的UKB-PPP项目中进行了验证。结果在NHS和HPFS中,条件逻辑回归分析鉴定出56个在肝细胞癌中升高的蛋白质,其绝对值变化超过1.2倍,Wald检验P值小于0.05。通路分析发现与细胞活力、黏附、蛋白水解、凋亡和炎症反应相关的通路富集。四种蛋白:几丁质酶-3样蛋白1,生长分化因子15,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蛋白和E-选择素显示与肝细胞癌强正相关,因此在NHS和HPFS中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比值比= 2.48-14.7)和在UKB-PPP中通过Olink平台(风险比= 1.90-3.93)得到验证。在NHS和HPFS中,将这4种蛋白添加到传统肝细胞癌危险因素的逻辑回归模型中,曲线下面积从0.67增加到0.87。在UKB-PPP中,肝细胞癌风险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8。然而,本研究中肝细胞癌患者数量有限,需要在高危人群中进一步验证。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血浆蛋白质组学标签预测髓系肿瘤风险
克隆性造血(CH)被认为是髓系肿瘤(MN)的起源。然而,我们对CH进展为MN的机制以及MN的临床风险预测的理解仍然有限。人类蛋白质组反映了生物系统遗传和表观遗传调控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研究假设血浆蛋白质组可以预测MN的风险,并帮助我们理解促进MN发展的机制。团队在基线研究开始时共同确定了英国生物样本库中46,237人的CH和血浆蛋白质组学特征(使用了Olink Explore 1536平台进行相关的检测)。在500,036人-年的随访中,115人发生了MN。Cox比例风险回归用于检验血浆蛋白水平与MN风险之间的关联。结果鉴定了115个与MN风险相关的蛋白质,其中30% (N = 34)也与CH相关。这些蛋白质富集于固有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已知调节因子。血浆蛋白质组学改善了MN风险的预测(AUC = 0.85;P = 5×10-9)均高于临床因素和CH (AUC = 0.80)。在一个独立的组中(N = 381,485),使用血浆蛋白水平的遗传多基因风险评分(PRS)来验证这些蛋白与MN发展的相关性。PRS分析表明鉴定的大多数MN相关蛋白与MN风险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而是代表了调节CH进展为MN的通路的下游标志物。这些数据强调了免疫细胞调节在CH进展为MN中的作用,以及利用CH的多组学特征来改善MN风险分层的希望。
Cell Reports Medicine:多组学分析揭示皮肤T细胞淋巴瘤对免疫治疗的内源性和肿瘤性反应
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s)是一种生存率低且治疗手段有限的皮肤癌。虽然免疫疗法显示出一定疗效,但对CTCL患者施用免疫激活剂的免疫学后果尚未得到系统描述。本研究应用了一套高维技术来研究接受抗PD-1单药或联合干扰素γ治疗的CTCL患者的局部、细胞和全身反应。肿瘤T细胞在免疫治疗后无激活证据。干扰素γ诱导内源性免疫应答减弱,而抗PD-1引起更广泛的变化,包括CLA+CD39+ T细胞的丰度增加。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无偏倚的多组学分析方法(包括Olink Target96系列的多个panel应用于患者血清蛋白的检测),能够发现对患者进行分层的免疫模块。并在白血病患者中发现活化的调节性CLA+CD39+ T细胞在无应答者中富集,而活化的细胞毒性CLA+CD39+ T细胞在白血病患者中富集。这一结果为CTCL患者的免疫治疗效果提供了见解,并为临床试验的多组学分析提供了一个可推广的框架。
Cancer Discovery:随机安慰剂对照、生物标志物分层Ib期黑色素瘤微生物组调节:抗生素预处理对微生物组和免疫的影响
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在改善免疫检查点阻断(ICB)应答方面显示出希望,然而,目前缺乏由精准生物标志物驱动的安慰剂对照试验。本研究使用SER-401(一种口服的富含厚壁菌的孢子制剂)在ICB-naïve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中开展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生物标志物分层的1期试验。在基线时确定了粪便微生物群特征,在随机分配至SER-401组(口服万古霉素预处理/单独SER-401/纳武利尤单抗+SER-401)和安慰剂组[安慰剂抗生素/安慰剂微生物组调节(PMM)/纳武利尤单抗+PMM(NCT03817125)]之前,根据瘤胃球菌科丰度高或低对患者进行了分层。对累积的14例患者所做的分析表明,SER-401+纳武利尤单抗治疗是安全的,SER-401组和安慰剂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25%和67%(但由于COVID-19大流行期间累积的患者较少,因此本研究的统计学功效不足)。转化分析表明,万古霉素预处理与肠道微生物群破坏和免疫受损相关,并且在ICB给药时不完全恢复(特别是在基线瘤胃球菌科高的患者中)。这些结果对未来的微生物组调节试验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Olink Target96免疫肿瘤和免疫反应panel检测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蛋白的变化)。
上海天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08年4月创建于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天昊生物建立了整套完备的实验室管理体系和标准流程,为国内外基因生物领域科研机构、医学院校以及生物制药企业提供精确、高效的基因检测分析服务。
天昊生物具有极强的技术研发实力,研发了多项具有国际水平的专利技术,包括多种SNP分型和拷贝数检测技术、微生物16S扩增子绝对定量技术。同时利用专利自主研发的AccuCopy®、CNVplex®、SNPscan®、iMLDR®、EasyTarget®、FastTarget®、SNPseq®、CNVseq®、MethylTarget®和SSRseq®等全新技术为客户提供灵活定制科研项目检测服务。在2018年荣获“浦东新区企业研发机构”称号,2023年荣获“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
天昊生物遗传分析中心借助多名长期从事基因及遗传分析的领域专家构成的专家咨询团队,专业团队结合准确、高效、经济的科研技术服务体系,致力于长期为分子生物学及医学遗传学领域的研究者提供高质量的科研策略咨询、实验技术服务和遗传数据分析,帮助广大科研人员获得更为优质的科研成果。
copyright © 2008-2023 昊为泰 reserved. ICP备案序号:沪ICP备1802820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16782号